Page 140 - 陇泉集粹 历代钱币(古钱 金银锭)
P. 140
5484
清 四川 “十年匠义合隆”“监饷”十两银锭,357.9克,
早期大方戳,底部蜂窝满金珠,状态一流
中乾评级:MS61+ 评级编号:82044153
Qing Dynasty, Sichuan Province, 10 Tael silver ingot
RMB: 100,000-400,000
很多人认为简化字是近现代的产物,其实不然。历朝历代均有简化 身家清白册结。捐监者无年龄限制,这一点与捐实官不同,捐实官者
字的存在,通常是以草书的简笔或者省笔作为基础的演化。各代银锭铭 必须年满二十。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给其家族之子孙捐纳监生,以之
文中也会出现简化或省笔的情况,此件铭文中的“监”字就是此例。银 荣身,其中有二岁、三岁、五岁者。此外,当本地捐监人数少时,也
锭铭文上看,“盐”字繁体字的右上角被简化为“口”,而非“、”。“鹽”/“監” 允许外省俊秀报捐。但是也有例外,不在士、农、工、商四民之列的
笔划较为相近,又因为历代盐税不仅仅是朝廷专卖制度又是税收中大宗 所谓“贱民”,如仆隶、乐户、丐户、轿夫、栏公等人家没有捐监资格。
收入,于是见到银锭时有此字时,顺理成章的将“监”误作“盐”字。 甚至连邸店从业人员的子孙也不准捐监。“如有变易姓名,蒙混报捐
监饷即使以筹措军饷为目的的捐纳。俗称“捐监”。“捐监”捐的是 者”一经发现,不但革除功名,还要治罪。
出身,买的是文凭。封建社会等级森严,平民阶层要想获得阶层的跃升, 捐监可以在北京进行,也可以在各省进行。在京则由户部捐纳房
就需要获取功名,才有入仕做官的资格,算是进入了士绅阶层,从而拥 办理,在省则由布政司或其它指定的捐局办理。以户部报捐为例,根
有优免徭役,见知县不跪,不被轻易用刑等特权, 据《户部则例》,规定如下 :“凡一切捐生具呈到部,每十日为一卯,
其途径有三 : 由捐纳房办给劄付粘连小票,详载姓名、官阶、银数,按名注明某省
一、通过科举考试,所谓正途,也最受尊敬。 某州县人,令其赴库交纳,银库据付收银后,即将籍贯造入花名册,
二、受到朝廷的恩赐荫封,这是祖上的荣光。 并于付回小票内逐一戳注某月某日上库字样,勿得遗漏,以凭查察。”
三、通过捐纳一定数额的银两或物产买个国子监“监生”的文凭。 其中“具呈”:提出书面申请,里面详注其个人信息,并提供相
其中捐监的银两称作“监银”。源见于清朝最高学府 - 国子监所颁发 关证明。“行查”:户部对捐监者进行资质核查。“付回”:小票行查通
的“监照”之中,亦有称“监生银”。是购买国子监文凭时应交纳户部的 过后,每十天为一批次,向捐篮者发放小票,通知前往户部银库交纳
银两。捐监不是直接买官,而是买文凭,是买的继续深造的资格。其后 银两,小票注明了相关事例与应纳金额。“上兑”:捐监者领到小票后,
监生可以继续参加下一阶段的科举考试。对于想捐纳为官又未参加过科 前往户部银库缴纳监银。“发实收”:相当于一份正式的收据户部实收
举考试的人而言,捐个监生是必要的前提。监照 : 是给捐纳“监生”者的 银两后,五天内向捐监者发放《户部执照》,凭此执照,向国子监领
凭据,是监生的资格证书。监生 : 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,统称为“国子监生”, 取《监照》,领取监照前,还须发照 :交纳监照银一两七钱,相当于
而这些学生的来源则分为“贡生”与“监生”两大类。“贡生”指的是各 手续费。《监照》是捐监生的证书,亦是其出身的凭证。
地官学选拔并贡献给朝廷的学生。“监生”,指未经地方科考,不走贡举 目前见有江苏、安徽、广东、浙江、四川等省份的监银、监饷共
的途径而直接入学国子监的学生。在乾隆以后,“监生”则专指通过捐纳 计 5 类 18 个品种,约 20 余枚银锭。从时间上看,较为集中在嘉、道、
得到文凭的这个群体,他们不必入国子监读书,但可以直接参加乡试。 咸的清中期,其中四川十两监饷目前发现三品
清代捐监的历史形成清代开捐之原因“不外河工、赈济、营田、军 其一 “监饷 监饷”
需各项,而尤以军需为重,清之中页,并恃此为饷源”。清代捐监之例, 其二 “监饷 咸丰八年”
始于顺治六年 ( 1649),因兵饷不足而开。顺治十一年,题准 : 生员纳米 其三 “监饷 十年匠义合隆”
三百石,准贡,俊秀捐米二百石,准入监读书。康熙七年,生员纳银二百两, 综上,此件四川“监饷 - 十年匠义合隆”在清代四川银锭体系
或米六百石,亦可送监读书。" 康熙十三年之后,为了平叛三藩之乱,以 中属极其罕见之物。
捐监为筹饷之手段,“军需告急事例广开,或纳米菽,或纳马草,或纳鸟枪,
种种不一。”使得捐监成为了满清最早的捐纳方式。 本文部分资料源自刘翔《监银与捐监制度初探》一文
捐监经历了一个从清初相对谨慎,到嘉庆逐渐放开,再到咸丰以后 徐州 蜀中方伯
滥发的过程。对捐纳人等要求乡邻具结担保,所在地官衙要出具籍贯和
-124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