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7 - 尚古存珍---—古董珍玩专场
P. 47

1038  明  带铭文铜错金银兽面纹出戟三足大圆鼎

                来源:国营文物店旧藏。
                记录:华艺国际 2018 年 11 月 16 日,编号 1225,成交价 RMB 920,000
                铭文:“嗌作宝鼎”
                说明: 兽面纹鼎为明清仿古铜器的经典作品,此件气势撼人的铜炉珍品,无论是铜质还是工艺,皆体现着一个时代的最高杰作。拍品胜在
                    规格之巨硕,妙在腹、足之比例,多见者为腹短足长设计,本品匠师别出心裁,以造型之雄浑取胜,虽非上古彝器,亦可足清赏,
                    胎体极其厚重,非寻常之族所用器。
                    此圆腹平沿三足鼎,作二立耳。鼎口平齐规整,立耳方正,口沿稍侈,平唇折沿,颈部微微内束,鼓腹直足,足体高而粗壮,几乎
                    占器身高度二分之一。周身以云雷纹为底纹,颈部饰夔龙纹,腹部浮雕兽面纹。本器与上海博物馆藏三足鼎器型和纹饰类似,此器
                    型的鼎盛行于商代晚期。而此鼎的器形与配置虽看得出上古遗韵,但兽面纹却带入后世的创新与审美。此器金银错工艺精湛,腹部
                    的兽面纹错金银装饰,口沿与双耳的云雷纹以错银工艺表现,历经数百年所形成的皮壳使得镶嵌工艺大部分被覆盖,但可以想见当
                    年此鼎的富丽程度。鼎的三足底部均嵌入一枚宋代铜钱,内膛底部刻有铭文“嗌作宝鼎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宋代朝廷提倡礼制,奖励经学,从而十分注重对古代器物的收集、整理和研究,期待通过对上古器物的研究来证明和还原古礼。朝
                    廷的推崇和文人士大夫的投入,使得金石学在宋代发展起来,并取得令人惊叹的成就。宋大观初年开始,宣和五年编成的《宣和博
                    古图》,更著录了宋代皇室于宣和殿收藏的商至唐青铜器 839 件,并为它们描摹了十分精确的图像,用以记录。《宣和博古图》也
                    成为后世研究青铜器的入门文献。宋、明两朝金石之风十分盛行,人人求古物,从而古代青铜器等古物供不应求,因此出现了大量
                    古代青铜器的仿制品。因为有金石学作为理论基础,因而其造型和纹饰颇有古意。
                A SLIVER INLAID BRONZE BIG TRIPOD WITH INSCRIPTION
                Ming Dynasty
                30 cm. Diam. 43.7 cm. Height. 11.4kg Grammage
                RMB: 200,000-300,000









          1038(款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海博物馆藏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商代 父丁鼎”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38
   42   43   44   45   46   47   48   49   50   51   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