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07 - 尚古存珍---—古董珍玩专场
P. 307

1288  明早期  铜鎏金杨柳观音立像(带头光)

                说明: 杨柳观音是唐朝非常受喜爱的造像题材,大约于八世纪初开始被信徒广泛供奉。敦煌莫高窟 320 窟的西壁就画有一尊杨柳观音,
                    是这种题材的一个早期例子。与本尊一样,壁画上的观音也是右手持杨柳,左手拿甘露瓶。另外上海博物馆有一件鎏金铜十一面
                    观音,则是右手拿甘露瓶,左手持杨柳,著录于松原三郎的《中国仏教雕刻史研究》,东京,1966 年,页 262,图版 a。《故宫
                    经典 故宫观音图典》中馆藏的一件“铜鎏金杨柳枝观音菩萨立像”(页 45,图 20);保利香港上拍的一件同题材观音像,估价
                    HKD1,000,000-1,8000,000,可兹赏鉴。
                    此尊铜鎏金观音菩萨立像连座带分体火焰型头光,鎏金与胎体结合紧密,金水附着力极佳,局部略有脱落,更显古朴素雅。观音脸
                    圆润,五官清晰锐利,弯眉直鼻,神态静谧,头戴宝冠,帔帛沿耳后顺脑侧自然下垂,右手抬起持杨柳枝,左手自然下垂持净瓶,
                    连珠式璎珞呈 8 字形交叉垂于体前,两肩处饰玉璧,胸前悬铃,指向腹部,身体姿态微向左倾,颇具动感,从侧面看腹部突出,显
                    得精神挺拔,表现出疏朗自然之气质。
                    同时期的菩萨多颔首挺胸,婷婷玉立,姿态曼妙优美,无论佛与菩萨皆衣薄贴体,纹饰处理上大幅度简化,只在与佛像或菩萨身姿
                    相映衬的线条上作表达,造型更趋写实。此尊铜鎏金塑像延续六世纪以来观音的右手握杨柳、左手持净瓶之经典造型,将观音菩萨
                    曼妙之身体姿态展现无遗,帔帛自然舒展于体侧,长于双脚,尾端向外扬起,带有轻盈灵动之感,承袭了北魏后期以来的作法,璎
                    珞自然交叉之样式亦与同时期石雕作品之风格高度吻合,且铸造精美,为北齐时期极为经典之雕塑作品。同类风格可参考国立台北
                    故宫博物院印行《历代金铜佛造像》图版四之观音菩萨立像。

                A GILT-BRONZE WILLOW FIGURE OF AVALOKITESVARA BODHISATTVA
                Early Ming Dynasty
                30.5 cm. Height. 890g Grammage
                RMB: 400,000-700,000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故宫博物院藏品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保利香港 2022 年 7 月拍品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敦煌莫高窟 320 窟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西壁佛龛外南侧菩萨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88
   302   303   304   305   306   307   308   309   310   311   3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