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6 - 尚古存珍---—古董珍玩专场
P. 26
1016 清乾隆 痕都斯坦青白玉柄嵌宝礼仪刀
说明: 清代乾隆、嘉庆时期,新疆地方官吏与部族首领向清官进贡了大量的伊斯兰风格玉器,当时称为“痕都斯坦玉器”。痕都斯坦玉器
其实就是回教玉器或伊斯兰玉器,其玉匠喜用纯色的玉材雕琢,即一器一色,尤多选用白玉或青白玉,透明晶莹。这与中国传统玉
器的留玉皮或杂色玉雕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目前我们所见清宫所藏痕都斯坦旧玉有两种,一种为当年输入,另一种系宫内工匠仿
制,称“西番作”。痕都斯坦玉其纹饰风格因造诣高超、工艺奇特,又具有异国情调,倍受乾隆皇帝的垂青,内廷一度流行仿制,
清乾隆时命内务府设立了专门仿制痕都斯坦玉的作坊,苏州的专诸坊也有仿制。
本品依其风格制作而成,铸造精良,绚烂夺目,极为难得。主体为痕都斯坦式纹饰,采用嵌宝工艺,具有浓郁的异域情调。刀柄顶
端以花卉纹嵌各色宝石。把首开孔,插以钢刃,刀背错金银为饰,落阿拉伯文款,华美斑斓。匕首鞘部上端亦均有嵌宝装饰,风格
与刀柄相同。既结合了中国工艺的传统方法,又表现出带有西番风格的艺术风格,配合礼仪刀的独特造型,更能体现中西文化的融
合与贯通,不失为一件难得艺术珍品。
清乾隆戡定天山南北路,新疆收归版图,刺激当时北印度的蒙兀儿帝国玉器,以及土耳其的鄂图曼帝国玉器大量东传,尤于乾隆不
谙二者之差异,而统称之为“痕都斯坦玉器”。因此“痕都斯坦”一辞,在地域上专指北印度,然而清宫中的痕都斯坦玉器却包括
来自北印度及土耳其的两种玉器。乾隆对这类异国风格的艺术品甚为钟爱,常为之赋诗撰文。他一生作诗无数,有超过八百首与玉
器有关,其中又有五十多首与痕都斯坦玉器有关,如乾隆三十五年(1770 年)作《咏痕都斯坦白玉杯》:痕都捞玉出河滨,水磨
磨成制绝伦。百瓣细攅稳承足,双葩夹辅巧持唇。琼瑶自古来西域,精致而今胜玉人。不以饮醪以啜茗,戒哉恶旨久书绅。
附木质器盒
A WHITE JADE JEWEL INLAID CEREMONIAL KNIFE
Qing QianLong Dynasty
30.5 cm. Length. 160g Grammage
RMB: 250,000-350,000
10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