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03 - 纸钞
P. 103

哈尔滨中国银行

                     1914年6月哈尔滨道外支行在傅家甸东大直街开业,7月道里办事处开业,属长春分行管辖。哈尔滨中国银行成
               立初期曾发行过大洋券”,并奉命以此券兑换官帖,协助政府整顿金融。后因官帖流通量过大,无法承担而作罢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,俄国经济萧条,在其势力控制下的哈尔滨市场上长期流通的卢布贬值,日本金票乘虛而
               入,为抵制外币之侵,哈埠金融界人士倡议发行国币券。1919年10月27日,经奉天当局批准,哈尔滨中国银行取得
               哈大洋券发行权,开始发行“哈尔滨”字样的国币券(通称“哈大洋”),发行准备金为现大洋360万元,哈大洋
               与现大洋(银元)具有同等价值,以上海、天津两处通用现大洋为本位,为不兑换银元券,流通于吉黑两省,后扩
               展至辽宁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1920年12月31日中国银行东三省分行改为中国银行长春分行,行长姚传驹,副行长薛秉琛。下辖哈尔滨等支
               行。1921年,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核定该行发行限额为500万元。1922年,哈大洋又改为“无限制的进行兑换”
               券,信誉大增,中俄商民均乐于使用。中、交两行还以哈大洋向中东铁路局发放贷款,进一步助长了哈大洋的推
               行。后因奉系军阀进兵关内,提走该行准备金,使该行哈大洋券的信誉蒙受重大损失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1927年2月,中国银行取消长春分行在东北地区总管辖行的职能,哈尔滨道外支行升格为分行,黑龙江境内各行处
               划归哈尔滨分行管辖。1928年,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焕相将该行发行额核减为350万元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1929年1月,哈尔滨分行由道外迁至道里,道外改为办事处。1931年,特别区行政长官***批准该行发行限额增加到450万
               元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但由于军阀混战,哈大洋价格时涨时落屡受冲击,尤其是由于奉系军阀为加强军备而授权御用银行(天津边业
               银行)大印哈大洋引起哈大洋挤兑风波,价格迅速下跌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1931年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伪满当局虽允许哈尔滨中国银行继续营业,但在其严格的金融管制下,存款、放款
               和汇兑业务等大幅度下降,处于维持状态。据《国闻周报》第8卷,第47期。1931年10月24日,张学良为支持马占
               山抗日,令哈尔滨中国银行拨款五十万元接济马古山。“作整军、建军费用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伪满洲中央银行成立后开始收兑哈大洋,兑换率为伪币1元兑哈大洋1.25元。1937年6月,哈大洋几乎全部收
               回。
               1942年,伪满洲国调整金融机关布局时,哈尔滨中国银行道外办事处与交通、金城、大中等银行于5月31日一起停
               业关闭;道里支行(伪满时由分行改)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50                  (正、反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18年中国银行哈尔滨壹角样票,打有注销孔,盖有“注销”、“样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”、“监理官印”戳记及总裁张嘉璈、经理袁大启签名,流通票改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样票罕见,九成新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18, Jinxi County Check, Iussed by Financial Bureau, XF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MB: 500-1,500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-87-
   98   99   100   101   102   103   104   105   106   107   1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