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26 - 当代艺术·有美:现代艺术·有美:中国书画
P. 326
在张大千一生为数甚巨的画作中,有诸多精品皆是以研习古人为主。他曾说:讥人临摹古画为依傍门户者,徒见其浅陋。
临摹如读书,如习碑,几曾见不读书而能文,不习碑而能善书者乎?大千早年致力清初四僧,尤以石涛为其山水画的主要
源头。关于他所“制造”的石涛伪作瞒过一众鉴定大家的故事,世人耳熟能详,一百年来都为人津津乐道。这样的传奇经历,
不仅成为张大传奇人生中的一大“名片”,更将“石涛”与“张大千”这两个名字在美术史中牢牢的绑定在一起。
上世纪 20-30 年代,张大千致力于石涛作品的临摹和研习,其以极高的悟性,在不长的时间内,将石涛的笔墨方法掌握得
得心应手,能画出形神毕肖的石涛。他临摹石涛,与当时文人画家倡导的“师古人之心”而“不师古人之迹”反其道而行之,
是以临摹古人之迹,沟通古人之心。凭借对石涛艺术思想和笔墨语言的探究,掌握艺术法则与自由的关系。
1938 年,驻北平日军司令部多次派人劝张大千出任伪职,张大千推诿不从而引起当局不满。危局之下,张大千终于找到机
会化妆逃出北平,辗转经过上海、香港后入川,隐居在青城山上清宫道观,终日临古作画以避乱世,本幅《仿石涛山水》
便是这一时期创作的精品之一。
《仿石涛山水》创作于 1940 年,为四尺中堂,不论用笔、用墨皆极为准确的领略了石涛画作的神韵与意境,且此为前往
敦煌之前的作品,保留了更纯粹的石涛意味。观此画中所绘:人群聚居于山中村舍,其间一人肩扛锄头务农方归,旁侧三
名幼童席地围坐玩耍,画中更精绘一犬一牛,山野田园之乐毕现。该作虽言为临仿石涛,但所描摹的景致却像极了四川盆
地百姓于山中安居乐业的景象,甚有他心中蜀地桃源的样子。画幅上方所题石涛论笔墨之言见于程十发先生所藏《石涛赠
觉翁山水轴》。
画中双题的另一款识:“庚辰二月青城山中漫临,大千居士爰试所制麻纸、闇然室墨”。中所提到的“ 所制麻纸、闇然室
墨 ”颇有来源,其时因抗战方殷,物资奇缺,作画所用纸张、笔墨均极短缺。于是 1939 年秋末冬初经人介绍前往夹江县
参与改良造纸的工艺,并亲自设计纸帘、纸样,此作纸张便由此而来,亦是鉴定这一时期作品材质的典型依据。而按闇然
室墨得名于清初安徽休宁制墨大家吴倬闇然室。吴倬字天章,号开泰,别署闇然室主人,以制墨闻名,与歙县曹素功并驾,
所制墨极精,后世所见均藏于官方文博机构,民间极为少见。张大千似亦极为珍视,乃于署款中特为拈出。而这也似乎是
目前仅见的张氏题及闇然室墨之作,对于后世研究张大千绘画材质的研究有补遗之功。
值得一提的是:此幅《仿石涛山水》,有幸存留有民国时候拍摄的此幅画作的银盐照片。张大千一生所办展览无数,远比
同时期画家更注重对于自己作品的资料整理,而在自己的画展上,他会请摄影师为自己的画作拍摄照片,用于馈赠亲友及
售卖,因此也为这些重要的藏品留下宝贵的影像资料。
548
张 大千[1899-1983]
仿石涛山水
纸本镜心
1940 年作
132.5×67 cm 约 8.0 平尺
款识:1. 我尝于古人中羞称笔墨,犹恐笔墨之难明,又于今人中不
言至道,犹恐至道之难见。非古今之笔墨绝响于人也,因人
绝响于古今也。是以至道之言不见,笔墨之用不明,亦尝怪
古人之不识,非一方之不识也。古人之不言,非一家之不言也。
以一家之言应天下,以一方之识遍寰宇,何以能之。古人自
居一家,以天下为一家也,虽所见愈大,所行愈化,所识愈远,
所言愈近,所以亟称不识,托形绝闻,我则不得不言之琐琐也。
清湘大涤子极。
2. 庚辰二月青城山中漫临,大千居士爰试所制麻纸、 闇然室墨。
钤印:张氏季子、未始有极、张大千、三千大千
题签:大千居士仿石涛上人设色山水。
出版:1.《大千归来—张大千书画作品集》第 60-61 页,四川美
术出版社,2021 年。
2.《张大千山水技法图解》第 62 页,上海书画出版社,2021 年。
展览:“张大千画展”,(西安)西京招待所礼堂。
说明:1. 张大千于 1940 年代曾在多地、多次举办画展,并将此期间
的展览精品缩印成照片留念。此作品有老照片保留下珍贵的
记录,当为同时期展出精品之一。
2. 张大千自题签。
RMB: 3,000,000-4,000,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