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12 - 当代艺术·有美:现代艺术·有美:中国书画
P. 212
453
CUPPAR 推荐
傅 抱石[1904-1965]
后赤壁赋图 傅抱石入蜀之后,曾画过许多赤壁之游题
材的画作,此作为他 1946 年返回南京后
纸本镜心 不久所作,延续了金刚坡时期的艺术面貌。
40×30 cm 约 1.0 平尺 此作在他的小尺幅赤壁图中当属极精之作,
人物五官、神情表现精谨到位,画面富有
款识:新喻傅抱石金陵寄寓写。 感染力,激活了传统绘画中的固有图式。
钤印:抱石私印、往往醉后
说明:原法国使馆专员旧藏,其于 1948 画成之后,他将此作赠予一位法国使馆专
员,由此携至法国。傅抱石画作流向法国
年至 1952 年间任职于南京及上海。
者数量约在百幅左右,品质皆佳。其中一
部分后来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,其余散见
RMB: 3,200,000-3,800,000 于市场,非常难得。
抗战时期委身山城的傅抱石在苏东坡千古名篇前后《赤壁赋》中找到
了心理共鸣,反复表现这一题材是内心情感的自然驱动。他曾说:“余入
川以来应人之请写赤壁甚多。”
此幅一尺见方,重在刻画人物神貌。画面居中戴峨冠抱壶者为苏东坡,
左右各一友人相向而立,顾盼生情,高旷出尘。人物开脸高古,五官刻画
精准细腻,宽袍大袖以高古游丝描出,沉劲飘逸。画家对三位人物的神态
作了精心描绘,那种面对大江触景而生的情绪跃然纸上,奠定了画面的情
感基调。
画面右侧以中锋劲笔勾勒枝杈,下方以粗笔勾斫坡岸,卧笔横扫。远
处断崖峭壁,略用淡墨竖线勾勒,以赭石微染,中部江面以留白法挤出,
前后深浅层次分明,画面景深一目了然。以粗率之笔写成的补景恰当烘托
了画面氛围,与精谨的人物形象构成鲜明对比,亦将观者的视觉焦点不自
原法国藏家居室内景
觉集中到人物眉眼间的幽情深思之中,不禁为之黯然。
款署作于“金陵寄寓”,按年谱所载,1946 年 10 月傅抱石奉命复员,
全家乘飞机东下回到南京,仍执教于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。(见叶宗
镐著《傅抱石年谱》)这幅画即为他返回南京后不久所作,时间当在四十
年代末。原藏家为一位法国使馆专员(未具名),其于 1948 年至 1952 年
间任职于南京及上海,后来作为新婚礼物赠予挚友。
扫描二维码观看作品更多信息
一樽还酹江月:傅抱石写赤壁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