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7 - 撷珎·古董珍玩
P. 47
黄杨木为明清贵重木雕材质,与紫檀和黄花梨 在《竹人录》中收录一首描述朱氏竹刻的五古
齐名,流行于明清时期原雕木件作品。黄杨木 长诗:“筋竹拳根须,魁垒比茯苓。酌削水苍玉,
生长缓慢,质地坚硬,四五十年的直径仅有 15 镂鉥皆象形,笔斗口能受,臂搁腕可擎,藤树
厘米左右,由于大尺寸木材甚为难得,自古有 " 舞鳞鬣,仙鬼凸目睛。故作貌丑陋,虾蟆腹彭
千年难长黄杨木 " 和 " 千年黄杨难做拍 " ( 乐器 亨。”该诗的诗题深具研究朱式工艺的参考讯息:
中的一种拍子 ) 的说法。是一种小型圆雕雕刻件 “邑中朱清父号小松,父松邻,子三松。雕竹
的最佳材料。它和东阳木雕、青田石雕并称“浙 根为文具,四方每贵重之。吴郡、金陵多巧工,
东三雕”。 它利用黄杨木的木质光洁、纹理细腻、 独此非嘉定人不能传其法。”诗题和诗说明了明
色彩庄重的自然形态取材。黄杨木雕呈淡黄色, 代嘉定竹雕以竹根雕刻为主,而此时创作以具
其颜色随时间愈久由浅而深变化,给人以古朴 实用功能文房用具为多。三朱作品传世相当稀
典雅的美感。作品受明清文人画的造型风格和 少,其创作“因形造境,无美不出,洼隆浅深
线条影响,具有刀法纯朴圆润,细密流畅,刻 可五六层”。史载朱缨以雕刻人物见长,作品深
画人物形神兼备,结构虑实相间和诗情画意的 受当时吴门画派唐寅和仇英一系的影响,有院
特色。内容题材大多表现除动物与山水楼阁外, 体的风格,固有“见者比于吴道子”,“刀锋所
也常见笔筒与神佛仙人及生活人物,如:寿星、 至,姑亡论肌理肤发,细入毫末,而神爽飞动,
魁星、八仙、弥勒佛、观音等。 恍然见生气者”,“咸谓其工非人间所宜有”的美誉。
朱缨作品可参见 1966 年出土于上海宝山县顾村
本件作品,款落朱缨,朱缨(1520-1587),字 镇朱守城夫妇墓的朱缨款竹雕刘阮入天台香筒
清父(甫),号小松。嘉定人。朱鹤子。工小 ( 图 1),由人物的刻画来看,足以证明记载的不
篆及行、草,画尤长于气韵,刻竹师承家法, 虚。这种风格,特别地受到文化阶层的热爱,“学
名著一时。着有《小松山人集》。朱缨为明代 士家供之以为玩物,好事者袭之而如奇珍”,收
后期人物,与其父朱鹤和其子朱稚征祖孙三人 藏者“重如拱璧,不轻饷人”。
开创了竹刻之嘉定派。明代后期,朱鹤(松邻)、 我们此件为朱缨款黄杨木寿星作品,寿星为中
朱缨(小松)、朱稚征(三松)祖孙三代合力 国传统木雕人物常用题材,故宫藏有数件木雕
将竹刻发展为高度独立的工艺品类,自明迄今, 寿星作品,有的身旁有鹿,寿翁皆髯须长垂,
嘉定竹刻绵延递嬗垂四百余年除竹雕外木雕手 脑后发髻高束,笑容可掬,雕刻精细,人物刻
法也深受影响深远。 划与本件作品极为相似 ( 图 2)。
图 1 上海博物馆藏 :1966 年出土于上海宝山县 图 2 北京故宮藏 木雕壽星
顾村镇朱守城夫妇墓的竹雕刘阮入天台香筒
D RA GO N 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