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9 - 撷珎·古董珍玩
P. 29

象棋起源于中国战国时六博戏,接下的演变顺序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塞戏、北周象戏、唐代象戏、北宋象棋,定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于北宋末年。这一过程已由现在的现存文献和考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古资料及少量实物遗存证据而被广大专家接受并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2 北京故宫藏白玉碧玉象棋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逐步形成共识。象棋演进到唐代,整体形制开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清晰起来。白居易有和春深诗二十首之一为“何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处春深好,春到博奕家。一先争破眼,六聚斗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花。鼓应投壶子,兵冲象戏车。弹棋局上事,最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妙是长斜。”其第六句就是指象棋。此外唐相牛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僧孺所著《玄怪录》里的传奇故事《岑顺》中记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载了当时唐代前期象戏形制,即棋子立体象形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金铜成型。有王、车、马、卒、士、将六个兵种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兵种上看已与现代象棋非常相似,其故事发生                 图 3 台北故宫藏白玉碧玉象棋子与郎世宁棋盘绘画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宝应元年,后世称为“宝应象棋”。唐代象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晚期已一枝独秀,在古代交通不发达、交流困难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棋盘为正方形 8×8 的 64 格,这从现存的唐代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条件下,估计至少在百年前就已产生,亦极可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棋书书画图案织锦实物可以证实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能产生于唐末五代。」 [1] 。程颢 (1032 ~ 1085)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在《明适先生文集》卷一有《象戏》为历来研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古代象棋断代素有研究的刘道平先生指出:「北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究家重视 :“大都博弈皆戏剧,象戏翻能学用兵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宋是象坛百家争鸣、百花齐放时期 ( 严格说来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车马尚存周战法,偏裨兼备汉官名。中军八面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末五代已开始,下限只到北宋晚期 ),形制的竞争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军重,河外尖斜步卒轻。却凭纹楸聊自笑,雄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本时期的特点。参加竞争的有大象戏、小象戏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刘项亦闲争。”。由此可知北宋末至南宋后历元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广象戏、七国象戏和三象戏,竞争主要在大小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明清已渐渐成为目前我们目前熟知的象棋版本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戏之间。大象戏纵横路十一,棋子三十四,包括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偏裨两种棋子。小象戏就是现制象棋 ( 见《北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棋具方面,一般认为唐代棋子为立体,宋代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象棋盘考》1961 年《象棋》10 月号 )。北宋的诗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子或是两面文字,或是一面文字一面图案。此时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程颢的《象戏》( 大都博弈皆戏剧 );北宋的棋谱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古的材质有铜、瓷与木等。到元明清,随着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尹洙的《象戏格》,都指的是大象戏。可见大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民化的广泛,木制产品为大宗,此外尚有稀少或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象戏渊源流长,被视为正宗,应系上承牛僧儒时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贵重材质如青花釉里红、象牙、犀角、贵重木材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代的象棋。至于小象戏出现较迟,但既然在北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紫砂或料等等。我们本件象棋拍品即是以玉器制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,材料相对少见,以玉器制作之棋具相信不晚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于宋代,周紫尧《阮郎归》有“闲临小玉盘”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句。据田艺衡《留青日托杨坟》记载,明正德间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沈某掘南宋名将杨存中在德清之墓,发现玉象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副并诸玩器,都可以说明至少在宋代已有玉制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象棋盘和象棋子。清宫旧藏藏有清代宫廷制作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玉象棋,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均有实物存世 ( 圖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-3),与我们本件拍品类似均为白玉朱漆与碧玉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描金的手法,清中期风格相当浓厚。象棋虽多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但真正与众不同、材质精良的珍品级象棋却非常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罕见。我们此套白玉碧玉描金象棋连同原装酸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盒无疑象棋收藏里极品中的极品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1 北京故宫藏白玉碧玉象棋子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RA GO N I
   24   25   26   27   28   29   30   31   32   33   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