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3 - 撷珎·古董珍玩
P. 13
红色玛瑙,古称”赤琼”或”赤玉”,近几十年则有“南 觥是起而于商朝晚期至西周早期的酒器,早期
红”之名,是产自中国西南部的特定的一种颜色 是以青铜器制作,商周以降觥的造型与使用的
艳丽、观感润泽浑厚的红玛瑙统称,古人热衷 材质多变,有金属、瓷器与玉器也有以有机物
红色而追捧红玛瑙,因此有「玛瑙无红不是琼」 质如竹木牙角的制作。演变至明清以犀角制作
的说法,而中国玛瑙一词大约始于明代,明代 的觥杯成为独立出来的一门实用与艺术类别,
《徐霞客游记》滇游日记中记载“玛瑙山,《一 觥的器身大多呈椭圆形由上而下口径缩小,犀
统志》言玛瑙出哀牢支陇….. 为土玛瑙,惟出此 角的外观与觥杯的造型不谋而合,因此明清两
山者,由石穴中凿石得之 ...... 则玛瑙嵌其中焉。 代造就出不少著名的大师,而用犀牛角杯盛水
其色月白有红,皆不甚大,仅如拳,此其蔓也。 酒,角中有药用成分也会溶解在水中,故明清
随之深入,间得结瓜之处,大如升,圆如球, 两代犀牛角杯流行于宫廷饮酒与文人官宦交际
中悬为宕,而不粘于石。宕中有水养之,其精 应酬之间,各大博物馆均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艺
莹坚致,异于常蔓,此玛瑙之上品,不可猝遇, 术创作 ( 图 2)。由于犀牛角质地较软,觥杯周身
其常积而市于人者,皆凿蔓所得也。其拳大而 的艺术创作较之容易,各类高浮雕人物、神兽、
坚者,价每斤二钱。更碎而次者,每斤一钱而已。” 山水楼阁、留镂空柄较易创作但却也不易保存
此处的玛瑙山地位云南,为中国明清南红的重 着,偶可见以玉器创作的觥杯,其造型较类似
要产地,该处玛瑙以红白相间为其特色,该段 当时的器皿摆件或类似青铜的仿古造型,以犀
文字叙述了南红的重要信息,为当时玛瑙产地 牛角杯高浮雕艺术创作为本的玉器觥杯实属稀
的环境与玛瑙特征与等级和市场价格概况等等。 罕 ( 图 3),而以红白南红玛瑙制作者更属凤毛麟
清代《永昌府志》中对云南保山南红玛瑙的也 角,尤其如同清宫旧藏中红白巧雕的方式并以
有一份明确的记载:“玛瑙出保山,玛瑙山巅 犀角杯艺术高浮雕制作展显者,更是难以见到。
有红白二色,又有红白相间者,其体坚极坚治 我们本件拍品与图 3 同样均为以犀角杯创作的
之甚,虽然脆而易碎”。而清宫旧藏中藏有少数 角杯,材质是比玉器更稀少的红白相间的南红
质工具备的玛瑙摆件,均属于此时期南红玛瑙 玛瑙,巧思设计以艳红处雕刻鹿与松石和镂空
的巅峰红白巧雕之作 ( 图 1)。 柄,以月白雕刻觥身鹤与云石小桥,红白巧雕
布局精巧,是难得一见的南红创作,也是稀罕
的角杯艺术品。
图 2 北京故宫藏
犀角镂雕山水人物图杯
图 1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 3 Alan and Simone Hartman 旧藏 鹿鹤同春玉觥杯
乾隆款红白南红玛瑙巧做双鱼龙花插 ( 著录于 Robert Kleiner, 《Chinese Jades from the
Collection of Alan and Simone Hartman》1996, 和
Jan Chapman, 《The Art of Rhinoceros Horn
Carving in China》 1999)
D RA GO N 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