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 - 明品·明代版刻精品
P. 35

2037
          元临海地区刻本资治通鉴存卷十六(元刻最初印本)
          元兴文署刻本
          一夹一册  混料纸
          提要:此爲《资治通鉴》胡注傳世第一刻本。上海图书馆郭立暄先生在《元本资治通鉴》序言中云:據明黄溥《簡籍遺聞》,此本刊
              於臨海,洪武初取其板入國子監,遞有修補。傳世本印次各異,《中國古籍善本書目》等著録簡略,刷印先後順序未明,利用
              不便。今以所見各本,逐葉檢點,重加排次。其所得结论为:上海图书馆藏本(即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本)为最初印本,国
              家图书馆藏铁琴铜剑楼本为弘治时期印本。今以拍品与上图藏本及国图藏本逐页对比,发现拍品与上图藏本印次相同,而国图
              藏本在第一页,第七页,第十五页已有明显断板。故可定此卷十六为元刻最初印本。
              嘉庆时,胡克家以早印乙本覆刻元本资治通鉴,倩顾广圻等校订,遂为天下名刻。今本资治通鉴,即以胡克家覆元本资治通鉴
              为底本校订整理。实则元刻最初印本,印工,文字皆优于早印乙本。最初印本才是最好的校订底本。
              另因元刻最初印本罕于流传,藏书家能见到残本,即以著录。傅增湘《藏园群书经眼录》卷三载宝应刘翰臣家藏元刻残本一帙,
              感慨题跋曰:余于宝应刘翰臣家曾观一残本,出自内阁大库。墨气浓郁,锋棱毕露,更胜余家所藏,实为最初印本。今据目录
              可知傅增湘家藏本为元刻正德时期补印本,去年自十竹斋以近 3000 万元释出。故若傅增湘先生在世,亦当感叹此初印本较之
              自家所藏更为稀见。北大辛德勇教授专著《通鉴版本谈》即谈此元本资治通鉴版本,内有一文专写当年专程至中国书店观元刻
              《资治通鉴》残卷,谈及观书不易。可见藏书家学者皆以能见到此种善本为幸事,有识者更当惜之宝之。
              此册卷十六共计 31 页,除 28,29 页之外,每一页都有刻工姓名。如此详细密集的刊刻信息,也是元代刻工信息集成。
          30×18.5cm
          RMB: 180,000-280,000
   30   31   32   33   34   35   36   37   38   39   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