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9 - 中国古董珍玩专场
P. 89
1577
明嘉靖 本品作圓形,頂端開有三圓一方四孔,中有一凸起小洞
用於插筆,外壁以青花滿飾,頂端孔洞之間飾折枝花卉紋,
青花雲鶴紋筆插
外壁主體紋飾繪一周雲鶴圖,其上繪如意雲紋而其下則繪錦
款識:「大明嘉靖年製」六字雙行楷書款
地花卉紋,器底落「大明嘉靖年製」六字雙行楷書款。此類
筆插存數極為罕見,可參考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例「明
———
嘉靖青花魚藻紋筆插」《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- 青花釉
A BLUE AND WHITE 'CRANE' STATIONERY 里紅(中)》,頁 124,圖 114;此外又可參考大英博物館收
藏的三例同類器,參見《大英博物館藏中國明代陶瓷》,頁
STAND
274-275,圖版 9-31、9-32、9-33。本品釉面光潔亮麗,青花
Mark and Period of Jiajing
發色濃艷,紋飾繪畫精細,屬文房用品之佳器,此類器物使
D: 13.7 cm
用狀況可參見國家博物館藏清早期禹之鼎《西陂授硯圖》局部。
RMB: 230,000-280,000
明代文震亨在《長物志》中對筆插形制有明確描述:「鼓
樣,中有孔插筆及墨者,雖舊物,亦不雅觀」。明時筆插一
般為中間一方孔,周圍三或四圓孔,用以插筆之用,到清代
演化為單孔和雙孔。隨著筆筒、筆擱、木制筆掛等放置毛筆
的文房用具出現,筆插因「不雅觀」 ,不符合文人審美情趣,
逐漸淡出了文房用具之列。此外,尚有學者據晚明繪畫中筆
1577(mark) 插的形象推斷,置入其中的毛筆由於較長,將會處在不穩狀態,
而墨錠較短,則會難以取出,這也是導致筆插逐步被淘汰的
原因之一,故存世量較少,不為多見。
附圖一: 《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-
青花釉里紅(中)》,頁 124,圖 114
附圖二:禹之鼎《西陂授硯圖》局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