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10 - 中国古董珍玩专场
P. 110

1611



          清康熙五十五年
          青花霸王別姬圖鳳尾尊


          ———

          A FINE BLUE AND WHITE 'FIGURAL' VASE
          Mark and Period of Kangxi
          H: 46.5 cm
          RMB: 290,000-320,0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圖:《故宮博物院藏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物珍品大系—青花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釉里紅(下)》,頁
             敞口外撇,直頸鼓腹,腰下略收,至底外侈。胎質堅密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,圖 28
          釉色瑩白,通體以青花為飾,口沿繪刀馬人物,器身主體繪「霸
          王別姬」故事圖,門外有兵士來報,項羽側頭傾聽,面色凝重,
          虞姬侍立一旁,沉默不語。據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記載:「有
          美人名虞,常幸從;駿馬名騅,常騎之。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,
          自為詩曰:‘力拔山兮氣蓋世,時不利兮騅不逝。騅不逝兮
          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 !’歌數闋,美人和之。項王泣數行下,
          左右皆泣,莫能仰視。」本件拍品即為這一場景的藝術呈現。
             該作品畫面一隅青花書「金鞍山石龜草塘弟子吳用賓,
          敬奉保生大帝座前大瓶一對,時康熙五十五年(1716 年)菊
          月谷旦 」三行共三十五字楷書供養題記。保生大帝,姓吳名夲,
          字化基,福建同安白礁村人,北宋早期濟世良醫,醫術高明,
          醫德高尚,民間稱「吳真人」,尊為神醫,並著有《吳夲本草》
          一書。吳氏去世後,仍時常顯靈救助鄉民。民感其恩,遂塑
          像立祠祀之,稱「保生大帝」,此後逐漸成為福建沿海和台
          灣地區繼媽祖之後最受尊奉的神仙,廟宇林立於海峽兩岸。
             查閱資料可知,金鞍山石龜草塘應在今福建省晉江市境
          內。道光《晉江縣誌》卷四《山川志》載:「金鞍山一名天馬山,
          在二十都,距郡城東南五十里,俗呼小孤山。中有永嘉室,
          亦名月庵,宋道人趙永嘉居之。」卷十二《古蹟志》載:「永
          嘉室在金鞍山。金鞍俗謂之小辜。相傳辜氏女顯跡神異,故
          名。室可二丈許,有趙永嘉者隱焉,常喚虎守室。」由此可知,
          金鞍山自古以來就是福建地區的修道修仙之地。而今晉江名
          做「石龜」處,有龍湖鎮石龜村。道光《晉江縣誌》中有「石
          龜山」、「石龜鋪」之記載。從本品所書供養題記可知,此
          尊系一位住在金鞍山石龜附近,名作吳用賓的信士子弟,於
          康熙五十五年(1716年)出資為保生大帝廟宇所定燒的供養器。
             本品器型較之一般康熙鳳尾尊略顯清秀,青花發色深沉,
          與常見熙朝瓷作亦有所不同。巧合的是,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          有一件康熙五十四年款(1715 年)的鳳尾尊,刊於《故宮博
          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—青花釉里紅(下)》,頁 34,圖 28;
          二者無論造型、青花發色及繪畫技法均幾無二致,而且都是
          用於廟宇供奉的供瓶,共同反映了康熙晚期青花瓷器燒造的
          面貌和用途,是極為珍貴的斷代資料,頗值珍視。
   105   106   107   108   109   110   111   112   113   114   115